人才培养

  •  
  • 沈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于2020年1月被辽宁省教育厅命名为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基地名称为“沈阳大学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沈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于2015年以共建双赢发展培养模式,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沈阳大学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优势为附属实验学校提供专业服务与智力支持,附属实验学校为沈阳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研习实训基地。  

    附属实验学校有教学班39个,作为沈阳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基地,承担着生物科学、化学、物理、数学、地理及小教等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研习,为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技能锻炼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基地简介:

    沈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隶属于大东区教育局,是一所集幼儿、小学和初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办学校。学校位于大东区建新街28号,占地面积3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  

    学校把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体、艺特色示范校”作为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坚守善良的品格。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一个可容纳220人的多媒体学术报告厅;3个计算机教室,180台计算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3间,录播教室1间,可移动分组教室2间,并分别配备了40台智能移动终端,每间教室及专用教室都配备了交互式教学一体机,每班配备一台供学生使用的公共计算机。其中“圆梦园”创客空间、“3D打印”、数字地理等3个特色教室构建了多门“科体艺”特色校本课程。2019年,学校《3D打印创客课程》与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沈阳市第134中学,沈阳市第七中学等学校课程一同入选为“沈阳市义务教育示范精品校本课程”。有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图书馆藏书接近5万册;  

    学校实施“人才兴教”战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01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51人;沈阳市骨干教师9人,大东区名师1人、首席教师2人、明星教师3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目前在校学生1623人。  

    2015年,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附属实验学校以共建双赢为发展方向,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沈阳大学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优势为附属实验学校提供专业服务与智力支持,附属实验学校为沈阳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研习实训基地。  

    附属实验学校有教学班39个,作为沈阳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基地,承担着生物科学、化学、物理、数学、地理及小教等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研习,为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技能锻炼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评估专家对实践基地进行考察走访,给予了高度评价。沈阳大学与附属实验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深度合作,进一步健全“校校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实现共同发展。  

    建设思路:

    沈阳大学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是以沈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依托,由沈阳大学师范类专业教师、其他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及沈阳大学附属实验校骨干教师共同合作,开展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合作实践平台。  

    建设定位以中学教师核心岗位任务驱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一践行三学会”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配套的课程为保证,构建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全过程模块渐进式”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模块实习,由大一大二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大三学生的教育技能综合训练到大四学生的教育实习三个阶段的“全过程模块渐进式”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每一个阶段配备特定的实践指导教师、配有特定的实践教材、编写专项实践项目、制定特定的实践计划、编写实践技能分解体系指标、编写实践质量评估体系等内容。对于三个阶段实践,针对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