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  
  • 沈阳大学城市森林健康研究所依托沈阳大学成立于2019年,联合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绿化集团有限公司和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致力于城市森林健康研究。 

    实验室现任主任:陆庆轩 

    学术顾问:宁祝华(美),代保清,刘广纯,闫宏伟,李作文, 

    何兴元,邹学忠,陆秀君,周广柱,陈玮,曹伟, 

    Kamran Abdollahi(美)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7人,流动人13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博士学位16人。 

    实验室以人居环境改善和城乡一体化融合为研究目标,通过维持城市森林的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应对胁迫,满足人类城市森林健康需求。改善城乡树木和森林资源营造和经营,促进城乡森林改造,实现城市森林最佳服务功能,满足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水平的需要。 

    为引领东北地区和国内城市森林健康的理论研究,指导城市森林健康管理实践,为构建健康的城市森林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一、城市森林健康评价

    城市森林在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森林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森林健康的评价, 可以指导城市森林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进而促进城市森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森林系统健康评价首先要提出城市森林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然后采用经济、实效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针对城市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景观效果,生态和谐性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等城市森林健康的主要指标开展调查和研究, 最终提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 

    现阶段对于城市森林健康的评价主要采用综合评判法和生物指示物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对城市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直接用来指导城市森林的建设及改造,提升城市环境,使城市森林的功能最优化。 

    研究所今后的研究,城市森林健康的评价要进一步结合城市森林的特点,依据干扰城市森林健康的影响因子建立城市森林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同时注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宏观技术手段与地面监测配合应用,以及健康距离法(HD),BP神经网络模型,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等应用于自然森林健康评价的方法与城市森林健康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森林健康监测评价的水平与深度。 

    二、城市森林健康管理

    在社会发展中,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的现象日益明显。生境质量的不断下降,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森林健康”越来越多地被生态学家、林业和自然资源管理学者们所接受和使用,并将“森林健康” 作为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标准和目标。 

    城市森林健康与环境健康学、环境医学、景观健康等密切相关。城市森林健康管理旨在培育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强、稳定性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确保城市森林提供多种有价值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调节气候、美化和改善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研究所的成立,就是要立足于东北地区城市森林管理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森林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引进CITY-GREEN 和I-TREE等城市森林管理模型,深入开展城市森林管理策略制定、城市森林规划设计、城市森林构建模式、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城市森林植被和水土环境的养护及保育技术等专项研究,为我国城市森林健康管理理论和技术与国际接轨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展开拓性的前沿性研究。 

    三、现有工作工作基础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5部;发表论文近40篇。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荣获首届沈阳市创新型领军人才、沈阳市优秀专家、辽宁省风景园林大师和沈阳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预期目标

    研究所的建立,提供了交流及研究的平台,目的是汇集国内,尤其是东北地区城市森林健康管理行业的智力资源,共同开展我国城市森林健康管理研究,促进我国城市森林健康管理研究。研究所的成立,可以拓展沈阳大学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培育学科特色。通过强化学术研究、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步确立沈阳大学在该学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为国家培养城市森林健康管理领域的一流人才。 

    研究所计划每年召开相关内容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3-5次,每年培养5-10名研究生,每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15篇。